北京2019年10月15日 /美通社/ -- 本文为《电气时代》杂志,作者孙彬所写的文章,文中肯定了施耐德电气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以下为原文详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由落后的电力小国成长为电力大国,又由电力大国迈向电力强国。从过去的追赶到现在的领跑,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在电力强国崛起的过程中,我国电力工业是如何实现突破、整个产业链又是如何协同发展的,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周鹤良
在开放中发展
回顾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周鹤良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 -- 成就辉煌,举世瞩目。
1. 装机容量千倍增长
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85万千瓦,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到5712万千瓦,1987年突破1亿千瓦,2000年突破3亿千瓦,2018年实现19亿千瓦,预计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亿千瓦。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实现了千倍的增长,缓解了长达数十年的持续缺电局面。
如今,我国的电力工业已实现了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和太阳能的“六电并举”融合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的煤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都位居世界首位,核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建规模是世界**,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40%左右。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5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54亿千瓦,风电装机1.93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8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995万千瓦。
火电是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构成主体。我国火电机组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压机组、高压机组、超高压机组、亚临界机组、超临界机组到超超临界机组的历程,单机容量从30万千瓦、60万千瓦到百万千瓦,火电装备制造水平世界**。与此同时,我国已建成了世界*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成为世界上煤炭清洁利用*好的国家之一。煤电的发电效率不断提高,供电煤耗、污染排放逐年下降,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全国8.1亿千瓦的燃煤机组基本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标准。
我国大容量水电机组跃居世界首位,取得了“世界水电看中国”的成就。我国的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只能制造中小型水电机组,发展到能够制造70万千瓦、80万千瓦及百万千瓦级的特大型水电机组。
2. 电网规模持续壮大
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网建设输电线路长度增长291倍:从1949年,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6475千米;到2018年,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89.20万千米。变电容量增长2020倍:从1949年,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46万千伏安;到2018年,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69.92亿千伏安。自2009年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位以来,我国全球**大电网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也是**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特高压这项**技术的国家。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系统工程的设计和试验技术;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关键核心技术;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形成了特高压工程与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经建成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等四个试验基地;建成大电网仿真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在大电网的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的创新成果。在国际上,我国特高压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被确定为国际标准电压,可以向世界推广。我国先后共完成180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形成429项**,建立了包含7大类79项标准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涵盖系统研究、设备制造、调试试验和运行维护等环节,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电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是“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特高压的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气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是中国电气工程装备的一个新的飞跃,创新驱动,使我国电气工程装备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到“十三五”末,我国可以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工程。
随着电网负荷增加,为进一步改善电网质量,2019年年初,国家电网提出建设“三型两网,世界**”,即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目标。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的融合发展,共同构成能源互联网。其中,在电力工业领域布局的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与电气的互联感知,不仅能提升能效,实现节能,还将进一步推进清洁绿色能源高效利用,推进电能替代促进我国电气化水平提升,有助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环境的优化。而坚强智能电网在供电侧大量的技术创新,将保障特高压骨干网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和运营。
在两网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电网积极探索先进技术,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其中以施耐德电气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正凭借着长时间的行业深耕和实践积累,以及在数字化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为我国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构建世界**能源互联网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合作中共赢
“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携其先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不仅规模大,而且综合程度高,形成了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加快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鹤良如是说。
1987年在天津建厂的施耐德电气将断路器技术、开关面板产品引入中国,结束了国内保险丝熔断跳闸和灯绳控制开关的时代,大幅推动了国内家庭用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为我国断路器标准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凭借**的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产品,施耐德电气参与了众多中国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岭澳核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设备和服务。2006年7月,施耐德电气为岭澳核电站二期提供了包括6.6kV、380V中低压开关柜和高/低压变压器;在长江三峡大坝项目中,应用了施耐德电气的控制与电力技术。2008年,施耐德电气为北京奥运会43个场馆和辅助设施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得组委会和北京供电局高度认可。2009年10月,施耐德电气为中国周年庆典提供了出色的电力保障。施耐德电气的中低压电器、变频器、接触器等产品大量运用在国内经济建设中,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如今,施耐德电气正积极投身到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大潮之中,而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家电网提出未来5~10年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之际,施耐德电气等国际巨头就已纷纷布局。在施耐德电气看来,智能化配电网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配网系统的数字体系架构,实现配网的全面和精准监控,对电网的数字化信息进行统筹整合和分析优化。基于此,施耐德电气全面升级了EcoStruxure Power智能配电架构,集智能硬件、定制软件和专业服务三位于一体,形成利用智能硬件采集测量数据、依托定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专业化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闭环体系,实现对用户能源效率、电能质量、电气资产及运行维护的全面管理,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近年来,施耐德电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配电数字化产品,如新一代12kV及以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MA以及智能环网柜、Smart HVX中压断路器,普遍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紧凑和操作便捷的特点,在确保基础功能和保障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数字化技术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主动运维以及远程监测,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利用算法提供预警,通过对设备运营情况的感知,实现能耗控制与协同管理,进而连通运营系统。施耐德电气的Easergy MiCOM P5进一步推动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集多个**功能于一体,通过将弧光保护功能、全面的网络安全、高可靠性及先进的连接功能融入简单易用的设备,从而可以为要求严苛的应用场景提供保护。
2019年,国家电网连岛区域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岛项目(以下简称“连岛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施耐德电气为连岛项目提供了先进的Smart Premset环网柜与Easergy T300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的组合,替代了传统DTU。Smart Premset环网柜具备屏蔽式固体绝缘特性,可抵御滨海高湿度、高盐雾环境对带电回路造成快速腐蚀老化及间隙放电的风险,其灵活配置和紧凑模块化结构则可减少对示范区占地使用面积。而Easergy T300作为新一代配网自动化智能终端,秉承“模块化、灵活性、面向应用”的设计理念,具备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FLISR)等功能,其宽范围电流和电压检测,高精度的功率测量和电能质量测量,广泛的兼容性,及可承受恶劣的物理和电气环境等特性,充分满足了连岛项目本地与远程维护、分布式能源并网等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能源和资产管理水平。
百年品牌植根中国
如果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电力工业吸引了施耐德电气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制造企业,那么,1987年进入中国的施耐德电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了中国用户永久性的承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施耐德电气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坚持在中国实施从研发、人才到合作伙伴体系更为全面和鲜明的本土化策略与模式,始终把自己作为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来运营,与中国经济社会和产业共同发展、共赢未来。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在电力工业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中国电力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伴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作为参与者与受益者,施耐德电气也从断路器生产商成长为数字化的领导者!
本文摘自:网络 2019-10-28